威海校区举办教师发展系列活动:从表面学习到深度学习
Teaching Development Series:From Surface Learning to Deep Learning
时间 : 2022-11-10
来源 : 教师发展与全球事务部
On Nov 10, BJTU Weihai held one of the series of Teaching Development Events, From Surface Learning to Deep Learning , conducted by Wang Tian, associate professor from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BJTU, Wehai. The event was transmitted online at the same time. Both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faculty members attended the event.
11月10日下午,威海校区教师发展中心举办了教师发展系列活动—“从表面学习到深度学习研讨”。此次教学研讨由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环境工程专业副教授王田主讲。活动采用线下交流和线上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校区中外任课教师参加了本次交流活动。
王田首先介绍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以及与之相对的传输主义理论(Transmissionism)。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建构理解的过程。而传输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由知者(教师)主导,学习者好比一张空白的画布,被动地由知者以固定的方式和内容进行填充。与传输主义和建构主义分别对应的两种学习方法是表面学习(Surface Learning)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表面学习(surface learning)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式。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把信息作为孤⽴的、不相关的事实来接受和记忆。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则要求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的完整含义,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知识,并将他们融⼊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联系,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解决问题并进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王田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指出,表面学习的作用不可完全否认,只是这种学习方法只能帮助学习者实现较低层次的教育目标,而更高层次的教育目标,诸如应用、分析、评价、创新等能力的培养,则需要通过深度学习实现。
王田认为好的教学可以促进学习者从表面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并提出了教学体系中影响学习方法的三个因素,即学生自身背景、课程设置和学习环境,并结合其在《普通化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与实验》等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对这三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解说明,提供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和教学示例。
活动最后的讨论环节,中外任课老师就活动主题及学科教学、管理各抒己见,为校区学科发展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