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汉语综合(一)
学时:216
适用对象:零起点或者只能用汉语进行最简单交际的汉语初学者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具备初步的汉语交际能力,能用汉语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基本的问题;掌握最基本的汉语语音知识和发音技能、初级阶段常用语词汇、汉语的基本句型;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基本结构,能够书写所学汉字;具备初步的汉语交际能力,能够用汉语解决日常生活和汉语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具备简单的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并初步了解与汉语交际相关的中国文化知识,具有初步的跨文化意识。
强化汉语听说
学时:144
使用对象:零起点或者只能用汉语进行最简单交际的汉语初学者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一般社交活动中、或就某项专业表达自己的需要、愿望、意见,能进行比较流利的成段叙述,能借助讲稿进行较完整的篇章表达;能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听写速度达到15-18个汉字/分钟,抄写速度达到18-20个汉字/分钟,能写一般应用文;并掌握汉语的基本阅读技能,会细读、略读、浏览读、检索读,掌握快速阅读技能等。
初级汉语口语
学时:72
使用对象:零起点或者只能用汉语进行最简单交际的汉语初学者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地巩固语音知识,学习并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词汇和句式,了解简单基本的语法知识,掌握好每节课的基本口语表达,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交际生活中。
汉字课
学时:72
使用对象:零起点或者只能用汉语进行最简单交际的汉语初学者
课程简介:该课程内容包含汉字笔画、笔顺规则的基本教学,以及对汉字部首的认识和学习词典的使用方式;与此同时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阅读和理解小短文。汉字是学好汉语的基础。有些留学生虽然口语说得很好,但是汉字认读的能力较差,这就阻碍了阅读能力的进步,影响汉语水平的提高。该课程能在初学汉语的时候让留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同时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
初级HSK辅导课
学时:72
使用对象:零起点或者只能用汉语进行最简单交际的汉语初学者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习HSK词汇知识,学习并掌握800多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HSK词汇;熟悉HSK1~3级考试形式,为下学期留学生参加HSK4和HSK5级考试打下基础。
强化汉语综合(二)
学时:216
适用对象:已掌握8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够初步做到自然流畅地达到基本交际需求的学生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多种主题的语言材料,能够熟练造句,掌握一些成段表达的技巧,具备组织比较完整的篇章的能力,具备进行比较流利的语言交流能力,词汇量达到1500左右;能够较全面地掌握学习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和跨学科策略;能够使用一些交际策略参与谈话,包括专业领域内一般性话题的交流和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能了解各种意见;初步体验汉语的方言及地区性差异,熟悉一些简单的成语和俗语的文化含义;较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具有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强化汉语阅读
学时:72
适用对象:已掌握8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够初步做到自然流畅地达到基本交际需求的学生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生,学生能够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更多的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句型等;了解并掌握有效的阅读技能,包括猜测词义的能力,查询有关信息的能力及理解大意的能力等;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增加词汇量,促进其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全面发展;并且通过对汉字字型的归纳和构词方式的分析,培养学生在阅读汉语时举一反三的能力。
强化汉语听力
学时:72
适用对象:已掌握8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够初步做到自然流畅地达到基本交际需求的学生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听懂多种场合下稍复杂的谈话或发言,包括与自己的工作或专业相关的一般性谈论,能抓住要点,把握基本事实,明白说话人的目的和意图;能够听懂多种社交或工作环境中稍复杂的交际用语和工作用语;听懂与自己工作或专业相关的讨论或发言,能抓住要点,把握基本事实,明白说话人的观点和论据;听懂话题熟悉、内容稍复杂的讲话或发言,抓住重点并掌握细节;听懂有关技术性或任务性的简单说明或讲解;理解一些成语、俗语的意思,领悟他人话语中暗含的意思;听懂略带口音的话题熟悉的普通话。
中级口语
学时:72
适用对象:已掌握8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够初步做到自然流畅地达到基本交际需求的学生
课程简介:本课程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交际技能,课文内容涉及词汇语法大纲中以乙级词汇为主的常用词、汉语特殊句式、复句以及日常生活、学习、社交等交际活动中的简单交际项目,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交际等有直接联系的话题、功能和语言要素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并应用相关交际项目,快速有效地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在交际中使用简单正确的话语和规则,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中级HSK辅导课
学时:72
使用对象:已掌握8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够初步做到自然流畅地达到基本交际需求的学生
课程简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HSK词汇知识,学习并掌握至2000个左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HSK词汇;熟悉HSK4~5级考试形式,为留学生参加HSK4和HSK5级考试提供专业指导辅助。
信息来源:国际学生教育中心
73L149Q 大学物理 (A)I
(4学分,68学时;课程体系及类别:自然科学基础类/物理课;适用专业:工科和理科非物理专业;先修课: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课程是工科和理科非物理专业学生学习物理学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必修基本课程。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探索,能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培养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培养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知识等的能力;能养成严谨和诚实的科学态度,提高科学素养,努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大学物理》课程包含《大学物理(A)I》和《大学物理(A)II》。 《大学物理(A)I》分理论教学(64学时)和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4学时),共68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主要学习力学,狭义相对论和电磁学;物理演示与探索实验课在开放演示实验室进行,学生自己动手观察实验,思考和分析问题,并对理论或假设进行定性或半定量验证。
73L170Q 工科化学
(2学分,32学时;通识与公共基础类/化学课;适用专业:工科非化工类专业;先修课:无)
《工科化学》是一门有特色的重要化学课程,是化学与工程技术间的桥梁,是培养现代化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整体结构的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工程技术发展中所必需的若干现代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其应用;对一些涉及化学的工程实际问题有初步分析的能力。
授课内容包括:物质的聚集状态、稀溶液的依数性、化学热力学基础、动力学基础、电化学基础、化学平衡原理(酸碱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及配位平衡等)、工科化学实验基础知识。教学中既要打好基础,又要培养能力,同时应兼顾联系专业,并渗透部分现代化学前沿知识,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有所用。
73L178Q 微积分(B)II
(5学分,80学时;自然科学基础类/数学课;适用专业:工科、经管类;先修课:微积分(B)I;几何与代数(B)I)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和经管类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属于基础数学类课程。是大部分工科和经管类课程的必备基础。此课程是本科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重点基础课,它对于建立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科学,严谨,刻苦的学习态度都具有重要的奠基和开拓作用。
主要讲述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无穷级数等内容.介绍常用的数学软件.接触一些数学建模案例.
WB73S194Q 大学物理实验(I)
(1学分,32学时;课程体系及类别:自然科学基础类/物理课;适用专业: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先修课:微积分)
大学物理实验(I)是对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
本课程分三个部分:实验导论,实验课程,及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具体实验内容有: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示波器的使用,声速测量,滑线变阻器与二极管伏安特性,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等厚干涉测量与读数显微镜的使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激光波长。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进行物理量的测量和分析,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掌握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在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常用方法和技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0L058T 管理信息系统
(2学分,32学时;素质类/全校任选课;适用专业:全校各类专业;先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管理学原理)
本课程是为全校各专业设立的一门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以及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等知识,学会应用系统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能从信息系统的视角思考组织的管理问题,培养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认识。
本课程主要讲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及方式、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维护等。
20L167Q 经济学原理
(4学分,64学时;课程体系及类别:大类公共课;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先修课:高等数学)
简述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课程主要内容(以实质性章节或知识单元为单位)。(<300字)
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留学生开设的大类公共课,致力于使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思维方法与分析工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基本理论及方法来分析与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本课程由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部分构成。微观部分是基于均衡价格决定理论而设计的多个理论模块,包括市场如何运行、市场与福利、公共部门经济学、企业与产业组织、劳动市场经济学与消费者选择理论。宏观部分包括宏观经济学概论、失业与通货膨胀、长期中的真实经济、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短期经济波动、宏观经济政策、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
80L016Q 高级程序设计训练
(2学分,32学时;大类公共平台/工程基础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交通运输类;先修课:C语言程序设计)
本课程是《C语言程序设计》的后续课程,为实践性质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课程目标是对学生的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程序设计的基础能力,以及设计思维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掌握程序设计工具、了解程序设计流程、熟练掌握程序调试、文档编写等程序设计能力、养成良好的程序设计思维及程序开发习惯。
课程授课方式以上机训练为主,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完成若干独立的程序设计实验,通过解决实际程序设计问题,完成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并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分析解决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交流与沟通能力。
同时,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获得开发与编程体验,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与信心,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80L377Q C语言程序设计
(3学分,48学时;人文社科基础类/计算机课;适用专业:环境、通信、会计、工商;先修课:大学计算机基础)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学习“C语言程序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能力,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掌握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该课程还是后续一些计算机课程的基础,同时也为各专业课程奠定程序设计的基础。
该课程介绍了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详细讲解了C语言的基本知识和过程化程序设计方法。课程内容包括:
1. 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2. 基本数据类型及其运算
3. 分支结构
4. 循环结构
5. 模块化程序设计
6. 编译预处理
7. 数组
8. 指针
9. 结构体与共用体
10. 文件
40L237Q 管理学原理
(3学分,48学时;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先修课:无)
本课程是为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主干课程。本课程是所有管理类课程的前导课,其教学内容为学习后续其它管理类课程及日后从事企业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讲授的内容包括: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管理思想的演进,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沟通、激励、团队、创新和战略管理等。主要围绕管理的基本职能,讲授各管理职能的内容、过程、分类和原则,涉及的内容较多,其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学理论知识,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具备基本的管理素质和技能。
50L097T 交通运输概论
(1学分,16学时;公共基础类(交通运输);适用专业:非交通运输专业;先修课:无)
本课程是全校非交通运输专业必修课程,对象为全校大一本科生,属交通运输类通识课程,是学校重要的专业特色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概括了解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道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设备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构造和基本原理;了解各种交通运输设备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国内外交通运输发展的新技术新趋势;掌握各种运输工作组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为将来从事交通运输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包括:铁路线路车站、机车车辆、信号通信、运输组织、高速铁路与重载运输,城市轨道交通、道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设备及组织方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等。
73L160Q 几何与代数B
(3.5学分,56学时;课程体系及类别:自然科学基础类(数学课);适用专业:工科、理科(非数学类);先修课:无)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理科(非数学类)本科各专业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主要介绍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推理论证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较强的几何直观,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矩阵、行列式、几何空间、n维向量空间、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二次型与二次曲面。
73L187Q 微积分(B)I
(6学分,96学时;自然科学基础类/数学课;适用专业:工科、经管类;先修课:无)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工科和经管类本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属于基础数学类课程。是大部分工科和经管类课程的必备基础。此课程是本科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重点基础课,它对于建立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科学,严谨,刻苦的学习态度都具有重要的奠基和开拓作用。
主要讲述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定积分与不定积分,微分方程,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定积分的应用等内容.介绍常用的数学软件.接触一些数学建模的案例。
20L181Q 工程图学基础
(2学分,32学时;大类基础课;适用专业:机械大类专业、计算机专业、电气专业、电信专业;先修课:无)
本课程是工程基础课,为工科专业提供空间几何形体分析的基础理论和表达工具,兼顾培训用计算机绘制投影图的基本技能。重点教学内容:1)投影法的概念和正投影;特殊位置的线、面和立体的投影分析;立体相交的求解和组合体的三视图及其尺寸标注;用投影理论分析和图解空间几何问题。2)用尺规和CAD软件工具绘制线、面和立体的投影视图,正确绘制、存储、处理和输出工程图样的CAD操作过程。本课是后续课程《机械制图及实践》的先修课程。
10L361Q 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
(1学分,16学时;工程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通信工程;先修课:无)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课程项目等方式,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工程、技术、工程师、工程思维等概念,理解工程师职责及职业道德,掌握工程创造的一般方法,掌握工程管理组织的基本原则,掌握工程问题解决的完整流程,掌握工程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和评价方法,学会有效的书面和口头表述方法,能与同行进行有效沟通交流。
具体内容包括介绍工程与科学、工程、技术与工程师,工程创造的一般方法,职业能力与职业道德,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技术交流,完成课程项目。
信息来源:教务管理办公室